English

乌篷船与古纤道的历史

2001-04-04 来源:中华读书报 □杨晓鸣 我有话说

《中国古船与吴越古桥》

朱惠勇 著

浙江大学出版社

2000年12月

绍兴境内,千岩竞秀,人文荟萃,富名胜古迹。不少景区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交融的,如大禹陵、兰亭等,既是自然胜景,又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,是极富价值的人文景观。绍兴江湖河网之密,为浙江一带所罕见,故有水乡泽国、桥都水城之称。

绍兴古纤道是旧时背纤人行走的路。它以绍兴城区为起点,东到曹娥约百里,西到萧山也近百里,沿杭甬运河筑建,沿途两岸芳草碧绿,景色宜人。河道上形态各异的平桥、拱桥和梁式桥,千姿百态,如长虹卧波在河道上,似玉带横陈在绿波中。从远处眺望纤道,犹如一条漂浮在水面的白色练带,倘若配以小阡陌,流水激石,就像一卷无纸的水乡风景画。古人盛赞它“白玉长堤路,乌篷小画船”,是毫不夸张的。

被称为“绍兴水上三绝”的乌篷船、白篷船和乌篷脚划船历史悠久。船篷用竹片、竹丝编成半圆形,中间嵌夹箬叶,制成后用烟煤粉和桐油拌搅涂于船篷。绍兴方言“黑”叫“乌”,乌篷船由此而得名。乘乌篷船看社戏是绍兴人特有的风俗,特别是赵庄一带更为盛行。鲁迅在《社戏》中说:“最惹眼的是屹立在赵庄外临河空地上的一座戏台,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,和空间分不出界限,我疑为画上见过的仙境——不多时,在台上显出人物来,红红绿绿的动,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看戏人家的船篷。”

周作人在《乌篷船》里这样写道:“雇一只船到乡下看庙戏,可以了解中国旧戏的趣味,而且在船上行动自如,要看就看,要睡就睡,要喝酒就喝酒。”另据《越绝书》载:“勾践喟然叹曰:夫越性脆而愚,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,以楫为马。”可见,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越国古都绍兴,乘船往来是常见之事。

何止绍兴的乌篷船名扬天下,其实绍兴的古桥也是登峰造极。而且桥的种类齐全,半圆型、弧型、椭圆型、拓边型、八字型、立交式等拱桥应有尽有。中国古桥珍品之一的绍兴八字桥,是国内现存最早的立交桥。据宋朝嘉泰《会稽志》载:“八字桥,在府城东南。两桥相对而斜,犹如八字,故得名。”这座桥的建造充分利用了自然条件,设计精巧,构思独到,令人叹为观止。

船、桥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,生动地记述了历史前进的轨迹,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,然而却少有专家、学者对中国古船、古桥的演变历史进行梳理、研究。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。不过,不久前拜读了朱惠勇先生著述的《中国古船与吴越古桥》,喜出望外,弥补了这一缺憾。

几乎每一座古桥都有它的出典、传说和故事。作为吴越古地浙江,古桥数量之多,保存之完整,技术之精湛在全国享有美誉,久负盛名。浙江有号称“天下第一桥”的上虞百官桥,有列为“全国十大名桥”的绍兴纤道桥。难怪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称赞浙江为“古桥博物馆”。所以论古桥,当推吴越古桥。

本书收集了13大门类共160余种古船,旁及它们的历史、起源以及民间传说;搜集了16种类型的古桥370多座,与桥有关的桥楹、雕刻、诗词歌赋也尽收其中,可谓是对吴越古桥一次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。全书配有180余幅照片,图文并茂,颇具欣赏性;丰富的内容,仿佛是一座古船、古桥的博物馆,给读者知识和养分。作者斐然成章,古船、古桥跃然纸上,极具可读性,从历史的角度,流动地观照古船、古桥的演变轨迹,用意深远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